商品价格
液体逻辑
为何两位经济学家发现原油和葡萄酒越来越难以区分
Jan 20th 2011 | from PRINT EDITION
一瓶柏翠庄(Château Pétrus)的82年葡萄酒价格可能超过5000美元,而相同体积的原油只要不到50美分。黒雁庄(Château Brent)味道可能要涩一些,不过上等葡萄酒和原油之间的共同之处可能比你想象的大。近几年来,它们的价格颇有些共同进退的味道(见图)。
葡萄酒专家通常用供给面因素解释价格变动——比如天气和年份的影响之类,但据IMF经济学家Serhan Cevik和Tahsin Saadi Sedik的研究,供给对价格的影响其实很小,近几年来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所起的作用倒是要大得多,这一点与原油和其他商品价格是一致的。
从1998年到2010年,原油和葡萄酒价格变动的相关度高达90%。这促使两位经济学家使用相同的变量搭建了一个经济模型来解释原油和上等葡萄酒的价格变动。他们所使用的变量包括原油和葡萄酒产量、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增长率以及一项全球流动性过剩指标。
自200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对全球原油需求增加的贡献率超过了100%,而发达国家的原油消费量则有所减少。类似地,新兴经济体的收入增长促使葡萄酒消费大涨,而与此同时,在欧洲,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葡萄酒消费量却有所下降。去年,中国(含香港)取代英国成为波尔多葡萄酒的最大出口市场。目前,不论是葡萄酒还是原油,新兴经济体都占据了需求增加的大头,因此也是价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在加速的同时也变得更为能源密集。类似地,收入增加对葡萄酒需求量的提振作用在新兴经济体要比发达世界强,因而对价格的刺激作用也更大。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一旦减速,那么对价格的拖累作用也会更大。
在西方,用上等葡萄酒代替股票、债券和商品已成为投资组合多元化的新潮流。但若葡萄酒价格跟在原油等传统商品之后亦步亦趋,买入葡萄酒也无法低多少总风险。相反,来自亚洲的需求增加大多是用来饮用而不是投资的。西方葡萄酒内行感叹中国人不懂得怎样品味好酒,听说中国人用可口可乐兑红酒、动不动干杯豪饮,他们大惊失色。这也算是一种酸葡萄心理吧。
from PRINT EDITION | Finance and Economics
本文由译者 majer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