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克星敦 不便之姻 一个阿拉伯国家民主主义的春天对美国与犹太族国家间的关系将意味着什么 Feb 10th 2011 | from PRINT EDITION 美国同英国的关系基于历史原因,显现出久远的交往史。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地理上的优势使他对这两个国家保持强势。美国只要还需要从阿拉伯国家买石油,他们间的关系就能维持。美国同胡尼斯.穆巴拉克的关系,从抗议活动开始后就视其如烫手山芋般而弃之。(尽管此关系并非美国同埃及的关系 总而言之,当涉及到“特别的”关系时,美国显得既滥交又轻浮。最有趣的要属美国同以色列的长期“暧昧”。美国究竟从犹太族国家中看出了点什么名堂?而他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会因为埃及剑拔弩张的变革之风而变得危险吗? 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把次序倒过来。很容易看出,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为何可能因为一个阿拉伯国家民主主义的春天而受冷。以色列和埃及的和平是领导间达成的,不是人民达成的。埃及人民,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民一样,在没有话语权的时候,这当然不要紧。但他们一旦获得了话语权,这就很要紧了。现在,塔利尔广场的示威者要的是他们的自由,不是巴勒斯坦的自由。但是无政权的巴勒斯坦却依就是阿拉伯国家想要一统的伟业。因此以色列人也明白,如果阿拉伯领导人未来响应了人们的请求,他们对以色列会更有敌意,此敌意还会延伸殃及以色列的美国情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如同互惠互利的婚姻关系,就像他刚和穆巴拉克断了关系一样,美国很可能开始想跟以色列离婚,或者至少是分居。 然而,美国对以色列的依恋不仅仅像互惠的婚姻关系,看起来更像是真爱。先来听听一开始的那些甜言蜜语吧。即便巴拉克.奥巴马很想改善美国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他对以色列的态度也要比许多总统强硬,当他高谈阔论“特别关系”时也显得两眼迷茫。他说,两国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互相间深刻的联系和共同的利益”上的。然而,账单和彼此的情话是最没有说服力的。美国为了双方关系所忍受的诸多不便之处,最能证明他对以色列的感情。 一些以色列的美国朋友勇敢地说道,以色列只不过是美国这个超级强国的战略资产,一个勇敢的民主主义国家,为美国武器提供情报,技术和存储,等等。但此观点在冷战时期更容易站得住脚。近期以来,可图的好处已经被所付的代价吞蚀。代价的范围包括美国的纳税人为了以色列和埃及签署1979年和平协议而给他们的数十亿美元,以及他所有的穆斯林盟国们因为这个超级强国对巴勒斯坦压迫者的软弱处理而心生的怨恨。基地组织对美国最大的不满也许不是他对以色列的帮助,但过去十年的反恐战争中,美国在情感与理智间的挣扎中,肯定是把以色列当作一种责任,而不是一份资产。 换句话说,远不是互惠的婚姻,而是不便的婚姻。所以这就是真爱吗?有些美国人拒绝接受这种解释,认为尽管美国跟以色列,不像英国一样,有历史上的关联,或者像加拿大和墨西哥一样,有地理上的联系,美国和犹太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却很不寻常,一定程度上纠缠在其国内政治中。哈里.杜鲁门被不断地游说后决定支持以色列建国。他抱怨道:“我要回答成千上万个焦急期盼着犹太复国运动成功的人的问题,我的选民中可没有成千上万的阿拉伯人。” 自此以后,亲以色列的游说议员在华盛顿的权利更强了,在一些人的想象中他们的权利占了很大的比重。两位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和斯蒂芬.沃尔特,2007年在一本书中称,如果没有以色列游说议员,乔治.布什不可能侵袭伊拉克。这种说法肯定是夸大其辞的。但去年当奥巴马试图解决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僵局时遭受到国会强有力的反对,对最近美国在巴勒斯坦调停的失败肯定是占一部分原因的。 想要通过犹太裔美国人的政治力量来解释美国和以色列的亲密关系,依然漏掉了一半的故事。最近十几年来,不仅仅只有福音基督徒,更多其他教派的美国人加入到了(美国和以色列的)这场恋情中。 信任旧时信仰 无论巴勒斯坦人多么绝望,调查显示美国人越来越同情以色列,以色列是他们能感同身受的国家。如果最近某些民主党人准备好想对以色列进行批评,共和党人会在其他地方加倍补偿他们。大多数保守党人,特别是自从2001年的恐怖袭击以来,把以色列视作为一个被围攻的民主国家,有着同美国一样的犹太-基督教价值观。对有些人来说,信仰是他们抨击奥巴马的隐在原因,他们认为奥巴马对以色列太强硬了,(注意,注意)他也不信奉犹太-基督教。共和党人想要减少国外援助,但以色列除外。当示威者上周集中到开罗时,力争再次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麦克.哈克比在以色列宣布,阻止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安家落户是“种族主义”行为。 在共和党人入主众议员,新一轮总统选举还不到两年的情况下,以色列担心会被遗弃看起来是毫无道理的。美国是靠得住的。但是在一个领导者们不敢再忽视人民意愿的阿拉伯国家,美国为他的忠诚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美国想要跳脱这个陷阱最好的方法是让巴勒斯坦人赢得他们的国家,如果是这样,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人民可能会同意和以色列和解。但当独裁者掌权时,想要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谈何容易。而要找到一个可以被人民接受的人掌权更是难上加难。 Economist.com/blogs/lexington from PRINT EDITION | United States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4 01:24 , Processed in 0.0680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