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董事和孩子先撤
商学院研究
外部董事是否恰恰在公司最需要他们之际一走了之?
May 4th 2010
2000年1月,茹斯•西蒙斯以外部董事的身份加入了高盛公司的董事会,一年之后,她出任罗德岛布朗大学校长。在本世纪头十年剩下的时间里,西蒙斯显然是在没有招致多少批评的情况下,同时应付着这两种角色(以及另外的几个董事身份)。不过到2009年底,她却因任职于高盛公司薪酬委员会而受到学生和校友们的攻击:她怎么能让那些巨额奖金在不经意间就被发放出去呢?到 2月份时,西蒙斯已离开了董事会。她称只是因为这个职位耗费的时间太多了。
根据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鲁迪格•法伦布拉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Angie Low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勒内•斯塔茨所做的研究,西蒙斯离职的决定完全合理。这三位学者是一篇新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报告提出当一家公司隐现困难征兆时,外部董事在离职与留任之间,更有动机选择前者。
人们期望外部董事成为公司董事会中能提供帮助、却较少怀有偏见的顾问。在其他领域赢得了财富和声望的外部董事们,被认为拥有足可对首席执行官的提议发表异议的独立性。来自其他领域的领袖往往受人欢迎,其中包括前总统或内阁成员,退休的首席执行官,当然还有大学校长。若是出现天崩地裂、股价下跌的情况,外部董事应当能够在曾经渡过自身危机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研究者所用的数据库涵盖了1989年到2004年间超过10000家公司和64000名不同的董事。接下来,他们只是检查哪些董事曾经辞职。在离开董事会的理由中,可能性最大的因素是年龄,因此,研究者将关注焦点放在了那些不满70岁董事的“意外”离职上。他们发现在意外离任后,其所在公司随后必须重述盈余的概率增加了近两成,卷入联邦集体诉讼案的可能性也会增大,而股票的表现也可能更糟。根据法伦布拉什博士的报告,公司越大,这种效应往往也越强。
在救助之前逃生
显而易见的结论或许是:那些掌握困难时期将至这一内部信息的外部董事们,更愿意保住自己的名声,而不是为其所供职的公司维护声誉。不过,尽管外部董事离任与该公司随后的糟糕表现之间的关联暗示着这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此类董事总是在跳出正在沉没之船。他们常常是在“另觅良枝”,即离开风险更大、规模更小的公司,前往规模更大、更加稳定的公司。
不过研究者们相信,如果外部董事在利空消息出现之前离开公司,他们将能更轻松地避免自己的名声受损,即便历史回顾表明错误正是发生在他们担任董事期间,情况也是如此。法伦布拉什博士指出,希望在困难时期留住其外部董事的公司,也许得创造出加薪等激励措施。否则,外部董事将会效仿西蒙斯的做法,如今,这在大学的校园里再次成为很常见的现象。
本文由译者 lilywizardry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