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商业 查看内容

[2011.2.24] 价格日日攀升

2011-2-26 12:44| 发布者: Somers| 查看: 6167| 评论: 7|原作者: sailor

摘要: 商品原料价格
商业和原材料价格

价格日日攀升


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急于将更高的原材料价格转嫁给其顾客。

Feb 24th 2011 | NEW YORK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27.jpg

惠尔普和伊莱克斯公司将于4月1日将其洗衣机的价格大幅上调8%-10%,到时没有人会欢笑。这两家公司想转嫁提高的材料成本,如钢铁,它在过去一年上涨了20%。到目前为止,美国制造商不得不默默承受大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惠尔普公司的利润状况不佳,自4月以来,其股价近下挫了三分之一。

因此其提高价格的承诺将受到各地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密切关注。顾客能够被迫付更多钱吗?可能不能:衰退使节俭之风盛行。人们甚至可以看到富裕的人夹在普通大众中间在沃尔玛或乐购购物。

早在衰退之前,零售商和制造商就担心,他们正在失去“定价权”。在经济年景好的时候,由于低成本国家如中国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即便价格下降,利润也会增加,因此这并不重要。但是目前原材料价格暴涨——《经济学人》的商品价格指数在过去一年上升了49%——正迫使绝望的制造商弄清楚自己是否还有一些定价权。

转嫁提高的原材料成本在过去相对而言无可非议。每个制造商的成本投入都有所增加,因此他们都想提高价格。向顾客解释为何要涨价也轻而易举。准则是货架上的货物价格要比原材料价格落后近6个月。

然而,许多人都质疑惠尔普和伊莱克斯能够说服顾客支付更高的价格。如果真是这样,价格上涨后会迅速回落,相关老板,如惠尔普总裁杰夫•费蒂格可能会遭解雇。尤其令他担忧的是,据说,两家韩国公司三星和LG希望利用对手涨价的机会夺取市场份额。

BCG咨询公司的桑迪普•丘加尼说,过去制造商表示因投入成本增加而涨价时,零售商就会接受。如今他们想知道生产产品的确切配方,从而确定特定原材料对某种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这就需要艰难的谈判。拥有更大的力量的大零售商可能获得优势,使制造商的利润成为牺牲品。

当零售商决定将更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时,他们日益开始试图通过暗示他们仍然提供了物有所值的商品来做到这一点。花招之一是就某一个特定的种类提供更多的产品,包括依然廉价的普通产品和涨价的高质量产品。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提供更小的产品来谨慎提价。但是这可能适得其反:当金百利克拉克公司卖给顾客更少的卫生用纸时,他们发现了问题。

零售商开始扭转将一部分超市的控制权交给制造商的趋势:通过让百事公司经营软饮料业务,宝洁控制尿布行业。如今,零售商不希望任何人夹在他们与其顾客之间。

这种新态度将损害制造商的利益。对私人品牌产品日益增长的投资也会损害制造商的利益,尤其是在美国,私人品牌产品一直比欧洲少。丘加尼先生说,比如,希尔斯百货可以通过适当推销自身品牌“肯莫尔”来挤压其品牌供应商。

一些零售商正在寻找计划重新整合其供应链,最近几年供应链日益呈现外包趋势。一位零售商的高管表示,在与供应商谈判时,他现在愿意买其股票了。明年,零售商和制造商将知道在商店出售的货物价格弹性是否真的发生了变化。分析人士预测,根据购物者的富裕程度和他们所购买的东西不同,会出现大不相同的情况。

向富裕人群转嫁更高的成本会更加容易。暴涨的棉花价格可能会大幅推高衣服的价格。拉夫•劳伦的顾客可能不会因为线多付点钱而牢骚满腹,但是沃尔玛的顾客就不同了。与制衣厂相比,食品公司处于更加强有力的位置。衣服可以缝补或穿了又穿,但是烘烤过的大豆却不能这样做。

一些公司称,自己将承受所有痛苦。美国地方超市连锁店韦格曼斯本周承诺,对于水果和咖啡等40种主要食品,不会提价。它表示这至少将花费其1000万美元。相比之下,大众市场制衣厂海纳斯提出要提价30%。这必定会使它损失一些市场份额。

花旗企业咨询机构的卡斯藤•斯坦戴福表示,从历史上来看,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收益一直非常稳定。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它们最终将以某种方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过了几年商品价格越来越低的日子后,消费者可能不得不开始习惯日日攀升的价格了。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Business

 
 
本文由译者 sailor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6

鲜花
2

握手

雷人
2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Harry1028 2011-2-25 16:00
回复 sailor 的帖子

So far, American manufacturers have had to suck up most of the increase in the prices of their raw materials, with predictable consequences
到目前为止,美国制造商不得不随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提高价格,承受可以预见的后果。
======
suck up 吸收
不得不自己承担原材料涨价的大部分,结果可想而知。()

But now the surge in commodity prices—The Economist’s commodity-price index has risen by 49% in the past year—is forcing desperate manufacturers to find out whether they have any pricing power left.
但是目前商品价格暴涨——《经济学人》的商品价格指数在过去一年上升了49%——正迫使绝望的制造商明白自己是否还有一些定价权。
======
commodity - A raw material or primary agricultural product that can be bought and sold, such as copper or coffee 原材料(文章中多次出现这个词~)
to find out 查明,搞清

If so, the price rises will swiftly be reversed and the bosses responsible, such as Jeff Fettig, Whirlpool’s chief executive, could find themselves hung out to dry.
如果真是这样,价格上涨后会迅速回落,相关老板,如惠尔普总裁杰夫•费蒂格可能发现自身被晾干。
======
Idiom: Hang out to dry - If you hang someone out to dry, you abandon them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
引用 Harry1028 2011-2-25 16:43
本帖最后由 Harry1028 于 2011-2-25 16:51 编辑

回复 sailor 的帖子

Now they want to know the exact formula for how much a particular commodity affects the price of a good.
如今他们想知道衡量特定商品对某种货物价格有多大影响的确切方法
======
formula - a list of the things that something is made from, giving the amount of each substance to use 配方
就是说他们要看产品生产的配方,弄清楚具体某种原料价格涨了多少以至于影响到产品的价格

So will the growing investment in private-label goods, especially in America, where they have been rarer than in Europe.
对私人品牌产品日益增长的投资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美国,投资一直比欧洲少。
======
So will the growing investment in private-label goods = The growing investment in private-label goods will hurt manufacturers’ margins too.
where they have been rarer than in Europe.- they = private-label goods
其中的道理: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vate_label
引用 sailor 2011-2-25 22:33
回复 Harry1028 的帖子

多谢详细的指点,有些疏忽大意了,呵呵!
引用 肥肠B 2011-3-2 14:20
学习学习再学习
引用 小河才露尖 2011-3-14 20:38
真的很值得我学习,各位前辈多指教,我正准备考BEC高级,大家都说很难过,哎,矛盾啊!以后多来这里学习了。
引用 Mrzeng 2011-3-17 15:52
harry 真的好犀利!!!!
引用 mjuyhn123 2011-3-24 07:58
学习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7)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4-25 07:09 , Processed in 2.31228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