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精粹 查看内容

[2011.03.24] 烟雾消散之后

2011-3-31 09:03| 发布者: Somers| 查看: 7298| 评论: 15|原作者: lilywizardry

摘要: 福岛危机将减缓核能的增长,但它是否会扭转其发展势头?
核能

烟雾消散之后


福岛危机将减缓核能的增长,但它是否会扭转其发展势头?

Mar 24th 2011 | LONDON, NEW YORK AND TOKYO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与任何核辐射相比,恐惧与惶惑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远。迄今为止,因311海啸而陷入瘫痪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看起来并没有对除电厂毗邻区域以外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甚至没有造成)多大的长期伤害。伴随着事态的种种反复,福岛核电站的状况已在曲折中更加趋于受控。

不过,眼下的危机远未结束。三座堆芯中心受损的反应堆的温度仍起伏不定,而乏燃料池供水系统也顶多只是被应急修复而已。人们在远方发现了受污染的食物,其与核电站相距之远令人不安,不过这些食物看起来被排除在了食物链以外。而遥远的东京也出现了对自来水的担忧。

更加持久的影响也必将出现。数年的清理工作将会延长为数十年;永久无人区的范围可能最终将超出核电站厂区之外;受到严重辐射的工人们在其(或许仍然漫长的)余生中罹患癌症的几率可能会更高。在关于未来能源的讨论中,诸如惶惑以及恐惧等长期顾虑也是核能必然引入的事项之一。

对于众多环保主义者而言,其首要考虑是将核能一劳永逸地排除在这些讨论之外。简而言之,人们不能相信核能。总归会有某处的反应堆将要失控。1979年,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有一座反应堆失控;1986年,切尔诺贝利有一座反应堆失控;如今,又有三座重蹈覆辙,而且一种曾经似已偃旗息鼓的说法(到4月份,切尔诺贝利事故便已发生25周年了),如今又重获生机。尽管此次灾难迄今为止,还根本不像切尔诺贝利事故那样恶劣,但从某些意义上说,它却远远糟于三里岛核事故——它有些类似于连续发生三次的三里岛事故,外加乏燃料贮存池所受的损害。

的确,福岛第一核电站灭顶之灾的元凶是一场规模极为宏大的自然灾难。不过这种说法却是双刃剑。核能规划者们显然未能认识到在震区地势低洼的海岸边,情况能够变得多糟;而拙劣的设计正是问题的一部分。近年来,日本人对核能的信心之所以越发高涨,其原因之一在于往日的丑闻以辞职收场,并带来了规划者、电力公司和监管者进行改革的前景。根据日本内阁府的调查,2005年时仅有四分之一的民众认为核能是安全的,而去年持此观点者已超过四成。为新反应堆选址虽并不容易(这导致旧反应堆仍在入网发电),但看起来也并非毫无可能。

核能产业在其他地区也在重现生机。来自行业组织——世界核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的数据已经表明,计划或提议开发的核能大于现有产能。如今看来,这种产能扩张中可能将有许多会被削减,甚至连反应堆的替换或许都得打上问号。



当去年一座火山令欧洲空域关闭,一座失控爆炸的石油钻井平台将墨西哥湾染成黑色时,人们并未对放弃石油或航空旅行产生过广泛的热情。不过,与石油或飞机相比,核能对世界运行的基础性作用要弱得多。核反应堆发电量仅为全球总发电量的14%,而其年龄中位数为27年(见图表),设计寿命一般为40年,许多反应堆正临近退役。尽管世界急欲飞行而又渴求石油,但在过去的25年中,它对新增核能却并无多大胃口。

这并不只是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直接后果。新核电站的成本非常巨大,在福岛核事故之后,由于至少会在授予许可和批准两方面出现额外的不确定性,因此新核电站的成本或许还会上升。另一个如今显而易见的问题则是:如果一座与你的设备相隔万里、但设计相同的反应堆,因操作人员错误操作或豆腐渣工程而发生事故的话,那么你所拥有的反应堆可能也将被关闭。这种情况并非只在理论上存在可能。德国有7座在3月中旬之前被官方认为安全的核反应堆已被关闭。人们普遍认为,其中至少有几座再也不会重新运行。

而如果这种情况成真,德国也不会深受其害。当核能产业自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便已陷入停滞之时,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德国电价或许将会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这取决于天然气和碳燃料的价格,这是因为尽管新核电站造价高昂,但折旧的老核电站却在生产着廉价的电能。不过,世界也不会因此而陷入穷途末路。

14%解决方案


有鉴于此,核能看起来既危险而不受欢迎,又昂贵且存在风险。人们可以相对轻松地用其他能源取而代之,而放弃核能又不会对世界的运行模式带来巨大的结构性变化。那么,没有核能的世界又将是怎样一番模样呢?

最明显的答案便是:世界将变得更温暖一些。2009年,全球发电设备共排放二氧化碳90亿吨左右,工业总排放量为300亿吨,而将毁林和其他(温室)气体效应包含在内的排放总量约等于500亿吨。当核能被放弃,而其份额被其他燃料按比例填补时,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达到110亿吨左右。两者差额几乎等于德国和日本的年排放总量。

其中的意义在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在2010年进行估算,若想让世界有合理的机会将全球变暖的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以下,则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在2020年时被削减至440亿吨。若按正常状况计算,排放量将在540亿吨至600亿吨之间。如果各国在其向联合国列出的各种行动路径中选取目标最为宏大的一种,则这一数字将降至490亿吨左右,而这将留下似乎很难弥合的50亿吨“排放缺口”。因此,核能所节约的20亿吨数量虽不巨大,但意义却颇为重大。



这意味着核能不太可能被全面放弃。尽管有77座正处在建设、规划和讨论等不同阶段的反应堆的中国,已经表示将在福岛事故之后重审其计划,但很少有人认为中国将全面停止核计划。中国对能源的胃口极大,而且这种欲求还将继续膨胀。目前,中国能源领域高度集中于煤炭,不过,因为该国既能使能源多元化,又能改善其空气质量,因此中国最新的五年规划以各类非煤炭能源的增长为目标,其中包括风力、天然气和核能。在中国,公众的反对态度以及由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资本额外成本,其显著意义要远远小于其他国家。

其他某些国家也会继续开发核电:俄罗斯表示并未发现停止建设开发中的10座反应堆的理由。不过,经合组织国家却仍有可能因为国家政策变化或地区更强硬的反对而普遍放弃核电技术。而且,尽管中国雄心勃勃,但目前经合组织国家的核发电量超过全球核电总产量的八成。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分析师提出:如果这些富裕国家不再建造更多的反应堆,并让现有反应堆在其设计寿命到期后关闭的话,在2010至2030年间,平均每年将额外排放8.6亿吨碳。这或许低估了它对整个体系带来的冲击,因为在不燃烧化石燃料的基本电力负载来源中,只有核电站和大坝基本可靠。尽管一些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已在快速增长,但人们却不能确定风和阳光能够按需而至。如将不同能量来源联入一张足够庞大、稳健、智能的电网,则此问题能有一大部分得到解决,但这并不会完全消除对基本负载的各种需求。

大多数研究认定:在一个完全无碳化的电力系统中,基本负载或来自核能,或来自装备有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的化石燃料发电站。然而,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尚未在任何与必要规模相类似的设施中得到过演示,因此,部署足量此类装置以替代现有和预期建造的核电站,将会相当困难。此外,已对自负的核能工程技术产生反感的公众,或许也会反对在地下大规模储存一种有潜在窒息风险的气体,而这种大规模储存又为碳捕获和储存装置所必须。此般“别建在我家后院”的态度已经对一些试点项目产生了影响。

该死的佛蒙特扬基核电站


在核能装机方面居世界之首的美国,或许也将带头远离这项技术。2007年,美国国会同意为核电提供贷款担保,此后人们已提交了大约28份新核电站的建设申请。贝拉克•奥巴马在其2010年1月的国情咨文讲话中许诺建设“新一代安全、清洁的核电站”。不过,这种前景的可能性即便是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看起来就已日渐渺茫。经济衰退打击了能源需求。愈加容易获取的页岩气为国产燃料发电提供了一条廉价又可靠的可选路径。而缺乏环境立法则意味着碳排放成本为零,而这种成本原本将有利于核能。

目前美国正在建设的新反应堆仅有两座,且两者都未完全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第三座新反应堆曾在较早的体系下获得批准,但其后计划被拖延,如今也在建设之中)。核能产业中很少有谁还指望着能新增许多反应堆。关于为大约20座反应堆延长许可有效期的申请已被递交政府,另外15座的申请预计很快也会被提出。核能管理委员会已经为64座核电站发放了延期许可,其中最新一张发放于3月21日,获得延期的是与福岛反应堆设计和年龄相同的佛蒙特扬基核电站。这种相似性并没有被重振旗鼓、试图关闭这座核电站的佛蒙特人所忽略。预计在未来几年中,还将会出现更多的地方反对。

在核能提供了该国30%电力的日本,这场争议或许会比外界所想象的更为复杂。日本核能之痛更多源自核能产业的运营模式,而非其技术本质。日本国民因为虚假的安全标准和掩饰问题的长期历史而对官僚和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感到愤怒。一位知名改革者近期在推特上写道:“官员空降害死人”。此处“官员空降”(amakudari)指高层官僚“从天而降”,在其曾经监管过的产业中谋得轻松的差事。因此,尽管日本可能会逐步淘汰一大批年代较久的反应堆,但公众或许能够容忍以新的、更好的、管理可以信赖的核电站形式产生的核能。

而在欧盟,奥地利、丹麦、希腊、爱尔兰以及葡萄牙抱有强烈的反核态度,不过欧盟整体上不太可能遵循它们的这一立场。对于福岛核事故,欧盟所作反应是号召对其成员国的反应堆进行“压力测试”。英国、捷克以及芬兰有望很快建设更多的反应堆。法国通过核电站发电的比例高于其他任何大国,该国与芬兰各自都在建设一座由法国工业集团阿海珐公司(AREVA)开发的欧洲压水堆(EPR)型核电站。核开发计划或许会被推迟或缩减,但完全停止建造的可能性不大。

尤其是法国,看似肯定将继续坚定地支持核能。法国核能产业可能甚至将福岛事故视为一次机遇。欧洲压水堆被宣称为格外安全:如果对安全的关切能转化为欧洲只能建造欧洲压水堆的监管问题,那就更好了。英国人、捷克人和芬兰人也都在关注美国西屋公司的一款设计(芬兰人还在审视韩国的一款反应堆),他们不会乐于使自己的选择局限于法国,不过他们或许仍会选择欧洲压水堆。

不出所料,在核问题上立场最不稳定的欧洲国家一直是德国,该国强大的工程技术与反核情绪在不安状态中长期共存。2002年,当时执政的中左翼政府宣称将于2022年前逐步淘汰核能;而在去年,目前执政的中右翼人士则将7座日渐老化的反应堆的寿命延长了8年。作为对福岛核事故的回应,德国政府再度关闭了这些反应堆,关停期最初定为3个月。



利用天然气


这些核电站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可能不会再重新启用。如果它们全部关闭的话,那么根据供职于点碳(Point Carbon) 研究公司的斯蒂凡•瓦赫特(Stefan Wächter)的说法,德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0年前的10年间增长4.35亿吨。德意志银行的分析表明,德国需在2020年前至少新增230亿瓦燃气发电量。部分是由于德国电网无法再承载多少可再生能源(该国已在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因此燃气发电厂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短期应对措施;之所以无法承载,既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峰谷波动,又是因为部分项目需要离岸建设。话虽如此,但由于德国对化石燃料的额外使用推高了欧洲排放交易体系的碳价格,因此其他地区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有可能增加。

在可能转而使用天然气一事上,德国反映出了后福岛世界的可能景象。在任何核发电量少于此前预期的国家,近期内弥补短缺的最佳选择便是天然气。兴业银行分析报告提出:若经合组织国家完全放弃核能,到2045年时,天然气的年需求量将会增加4000亿立方米以上。

兴业银行估计,美国和加拿大的核发电量下降可以通过国产天然气弥补,这反映出美加两国页岩气革命的真实规模。世界其他地区则得在购买液化天然气与通过管道进口天然气之间做出选择,而与俄罗斯的关系则已使后一种前景令某些国家感到苦恼。对于能源安全的关切可以部分解释德国为何决定推迟对核电站的逐步淘汰。如今,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或许会购买远多于此前的俄罗斯天然气。对于俄罗斯而言,继续利用核能的吸引力之一则在于,它使得天然气可被用于出口。

然而,燃气比例更高的欧洲也许不必过多地为供应安全感到担忧。由于原本旨在供应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产能已无需用于这一目的,因此至少在短期之内,将有充足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这对于欧洲和日本来说是一条好消息,无论日本作何长期选择,该国在短期之内需要依靠天然气和石油来弥补福岛核电站以及其他在地震余波中关闭的核电站的产能损失。

某些人士预计,随着新的来源可资利用,这种供应过剩将会在整个21世纪10年代中持续;其他人士则担心(或者希望)市场将会很快趋紧。另一家研究公司——伍德麦肯兹公司(Wood Mackenzie)的保罗•麦康奈尔(Paul McConnell)已经指出,中国若想在2020年前实现其经济碳密度降低四成的承诺,该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就将远远高于现有预期。如果核电站的发电量减少,情况就更是如此。不过,尽管天然气供应或将趋紧,但所有预测都认为在中长期时段上,仍然会有大量天然气。



长期看来,我们并非全都难逃一劫


在一个核能利用程度降低的世界中,天然气将会是早期的赢家。不过可再生能源或许也能有出色的表现。当廉价而充足的天然气取代煤炭在电力生产中的地位之时,它常常会以远低于可再生能源的代价减少碳排放;但当天然气取代的是核能时,则会增加排放量。因此,任何一个认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都将会希望系统中存在更多的非化石燃料发电。在市场的这一领域内,可再生能源的趋势将更加清晰。

尽管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危机令人悲痛,但它自身却并非世界改变能源政策的理由。长期看来,这场危机对公共健康带来的影响可能不大。而排放硫、汞和煤灰的煤炭,其每千瓦时产能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仍将远远高于核能。不过,人们或许会欢迎以此为契机对其进行反思。

能源组合与其他任何投资组合一样,都是一揽子风险:其中包括供应安全风险、成本风险以及环境破坏风险。就像核裂变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碘131一样,它也总是会带来恐惧和惶惑,而这两种情绪则扭曲了人们对于上述风险的认知。而同样将由核能带来的长期前景,则应当澄清这些认知。

在未来的40年中,有四点看起来明白无误。如果世界大幅度减少对煤炭的消耗,那么其民众将会更加健康,全球气候的变数也会下降;这需要更高的能源效率、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以及更好的电网,而这三者也能带来更高的能源安全性;大幅增加的研究将有所裨益;而天然气的供应则比仅仅10年前所认为的要多上许多,其可靠性也更高,而这将会降低变革的成本。由于核能减少了碳消耗,因此不使用核能将会使气候方面的行动更加困难。但由于核能增加了资本成本和系统风险,因此除少数几国之外,它不管怎样都不太可能取得多大的发展。核能不会消失,但无论在发生事故时场面有多么宏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必然依旧只是主流之外的一个余兴节目。




本文由译者 lilywizardry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20110326_BBP001 (1).jpg

20110326_BBC404.gif

20110326_BBM985.gif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ilywizardry 2011-3-30 23:18
总算挤出时间把这篇译完了....
引用 huinabideniu 2011-3-31 15:49
lz辛苦了~~
引用 王呆呆 2011-3-31 18:38
(⊙_⊙)     好长啊   辛苦
引用 antoniosh 2011-3-31 23:31
不错的文章 谢谢分享
引用 hongmushi 2011-4-1 09:11
翻译得很好,学习了,谢谢分享!
引用 篙草兰香 2011-4-1 09:50
天哪,那么长的文章!佩服!
另外,谢谢您给我的短文加音频
引用 危险品65 2011-4-2 06:49
辛苦了,必须顶(^.^)
引用 stepyf 2011-4-3 16:20
好长啊   辛苦了
引用 stfmx 2011-4-3 21:22
引用 tobecca 2011-4-4 12:54
佳作!
引用 secession 2011-4-12 02:04
"and water systems for the spent-fuel pools are jury-rigged at best"-------->“而乏燃料池供水系统也顶多只是被应急修复而已”<---------“而各种给乏燃料池注水的措施充其量也只是权宜之计”
引用 Arch 2011-4-13 13:01
楼主真是太强大了
引用 colorpoints 2011-4-13 15:22
nice ~~  
引用 secession 2011-4-19 14:15
Now three have done so again, and an argument that had seemed to be running short of puff (Chernobyl’s 25th anniversary comes up in April) is revived.----->如今,又有三座重蹈覆辙,而且一种曾经似已偃旗息鼓的说法(到4月份,切尔诺贝利事故便已发生25周年了),如今又重获生机。<------而今,又有三座核电站失控了,而且,毫无喘息之机,争议再起(4月份就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纪念的时间了。
引用 veritasw 2011-4-20 19:05
顶。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论(15)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4 08:49 , Processed in 0.07914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