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冯·俾斯麦 为俾斯麦之君,难矣 一团矛盾之人 Mar 31st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Bismarck: A Life. By Jonathan Steinber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92 pages; $34.95 and £25. Buy from Amazon.com, Amazon.co.uk 俾斯麦:传奇一生。乔纳森·斯坦伯格著。 在这本现代统一德国缔造者的新传中,乔纳森·斯坦伯格发现了许多传主的矛盾之处。他认为奥托·冯·俾斯麦是“一位健壮如牛精力旺盛的忧郁症患者,一位可以轻辄弹泪的冷酷暴君,也是一位世俗化教会学校、引导民事离婚摆脱教会控制的新教主义极端形式的皈依者。”他从孩提时便开始向母亲撒谎并从未放弃这一传统,因而他的书信与回忆录并不可信,但他仍然是一位卓越的作家。他神经过敏,睚眦必报,麻木不仁,但同时也风度翩翩,魅力四射,满腔热血。 斯坦伯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现代欧洲史的教授,被俾斯麦其人复杂的个性深深吸引。由于渴望了解这位他心中的英雄如何在没有指挥一兵一卒,没有大型政党支持,在1862年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前没有一丝从政经验,同时也没有一张如簧巧舌的各种不利条件下引导了三次战争并最终统一德国,作者着手撰写了本书。 凭借桀骜凶悍的个性,佐以出类拔萃的智慧,浩浩汤汤的工作能力以及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同舟共济的莫逆私交,俾斯麦成为了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政治家(与拿破仑比肩)。有志不在年高。俾斯麦在哥廷根大学的室友,美国人约翰·莫特利说他早在老友18岁时便看到了他身上这种支配欲。莫特利在1839年的一部小说中淡淡地将俾斯麦影射为奥托·冯·拉本马克,并借小说中该人物之口向主人公,一位哥廷根大学新生布道:“我计划领导这里的同伴们,也打算引导他们之后的生活。” 在26岁那年,俾斯麦身为普鲁士的政治领袖获得了巨大的权势。但一开始他必须仰赖国王的提携。事实上,俾斯麦被任命为首相后数天发布了他那引起争议的“铁血”演说,收获如潮恶评,堪称惨败。如果此时威廉国王下定决心驱逐俾斯麦,那么后者的政治生涯将就此画上句号,而德意志也很有可能成为王权公国的联邦。 尽管国王并不喜欢这样的演讲,但他还是在当时及之后的纷争中坚定不移的支持了俾斯麦。令国王的妻子,奥古斯塔王后大为不悦的是俾斯麦的权势已经凌驾于其夫君之上了,后者几乎成了听任前者催眠的傀儡。俾斯麦靠着自己的暴怒脾气,潸然老泪,歇斯底里的使性子与三番两次的辞职威胁等手段支配国王于股掌间。“为俾斯麦之君,难矣。”国王曾如是感慨。 斯坦伯格在描述俾斯麦与皇室的关系时笔力尤健。他认为俾斯麦对女人的厌恶来源于幼年时的亲身经历,当时他发现自己处于令他反感的冷淡、精明、野心勃勃的母亲以及他那懦弱、温和的父亲和自己构成的家庭三角关系中。他厌恶奥古斯塔王后,因为她干涉了他与国王的关系;他也厌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维多利亚公主,因为她插手阻碍了自己与王子的关系。 斯坦伯格认为这些强势的女人在俾斯麦的心灵深处扮演了邪恶女巫的角色。她们掌控了各自懦弱的夫君,威胁到了敏感多疑的俾斯麦。即便在晚年,俾斯麦还是无法忍受与奥古斯塔王后(彼时为一老妇)共处一室。他还在最后关头退出了一场官方晚宴,只因发现自己座位毗邻王后。 俾斯麦留给继任者的局面并不稳定。三十年中,普鲁士已经跃变为一个政治与经济强国。然而普鲁士随意拼凑的议会由三级选举体系产生的下院和失效低效的上院组成,与国力难以相符。19世纪末,德国已经拥有了重工业、先进工艺技术、繁荣的海港、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工与城市知识精英群体,以及全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只要卓越与铁腕的俾斯麦还大权在握,德国人就能忍受他们食古不化的政府。然而一旦俾斯麦撒手人寰,整个本已摇摇欲坠的政府体系便因此分崩离析,连同俾斯麦时代欧洲强权之间脆弱的均衡也随之被打破。
|
showcraft 发表于 2011-4-3 15:56
[原创] Hard to be king under Bismarck为俾斯麦之君,难矣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483247Otto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4 08:06 , Processed in 0.0908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