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最近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和我说,她觉得这些文章中看似平实的话,读来却非常有力,比我早年写的那些文章更有益处。我跟她说,如果我自己说的话就像“半瓶醋晃荡”的话,还不如把这些宣教士的话忠实地翻译或者转述出来。其实我一段段翻译原文的时候,突然看到有一句话就会把我“击倒”。例如我翻译索行仁牧师(Rev. Alexander R. Saunders)在记念庚子教难殉道者大会上的发言稿[1]时。看到索牧师回顾了在他们一群人逃难的过程中神奇妙的拯救。其实他有两个女儿死在逃亡途中,但是他整个发言里没有一句话提到自己的孩子,这就很引人深思。最感动我的一句话是他在结束发言时说:“我若有千条性命,我将为了基督和中国的缘故全部呈献在主的脚前。”[2]我们通常知道这句话是因为戴德生,但这句话是戴德生在给妹妹的家信中说的,当时未必广为人知,所以我不能确定索行仁是有意引用,还是圣灵感动他说出了一句和戴德生非常接近的话。戴德生在1860年说这句话时,还没有在宣教禾场上失去过亲人,而索行仁在1901年说这句话时,已经失去了两个女儿。后来他又带着太太回到中国,一直服事到七十多岁被主接走。所以,这句话对我冲击很大。去年圣诞节我就想到,1900年的圣诞节,他们夫妇二人和生还的孩子,应该在和英国的弟兄姐妹一起唱圣诞歌。唱到马槽歌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想到在逃难的路上,很多次都只能住牲口棚,大女儿简西却很甜美地说:“主耶稣生下来也是住在这样的地方。”所以我唱着唱着,就流泪了。这些我看到的史料、听到的故事,会和我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在和弟兄姐妹分享神的话语时,我也会把这些故事融合进去,往往非常有力量。
亦文:你的问题很好,我们现在在读什么?我们就是所读之物的产物(We are what we read)。如果我们读的书,听的道都是很肤浅的,我们就只能停留在这个程度上。我利用一切机会推动大家读宣教士的传记。现在我身边有几个家庭在预备成为宣教士,或者回来述职,我就会推荐他们读这些书,他们读了以后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推动大家阅读这些书是件辛苦事,但是不推就更没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