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20221108 了解現代奧地利讀什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昨天 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与译者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經濟學人閱讀| 奧地利
了解現代奧地利讀什麼
四本書和兩齣戲說明奧地利過去的陰影如何無處不在

2022年11月18日

20 世紀初,當時的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可說是世界文化之都。在哈布斯堡帝國的最後二十年,音樂 (Gustav Mahler 和 Arnold Schoenberg)、繪畫 (Gustav Klimt, Egon Schiele)、建築 (Adolf Loos)、精神分析 (Sigmund Freud) 和文學 (Arthur Schnitzler, Hugo von Hofmannsthal) 等領域都綻放異彩。1914 年 6 月,奧地利王位繼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索菲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今天,奧地利只有 900 萬人口。

即使在帝國的確信讓位給戰爭及其後遺症的創傷和幻滅之後,奧地利仍然在文化上大放異彩。20 世紀 20 年代是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發表《邏輯哲學論》的年代,該書為語言和哲學的意義設定了極限。他是維也納圈(Vienna Circle)哲學家、邏輯學家和數學家的先賢,他們堅持無法以經驗驗證的陳述都是無稽之談。捨恩伯格打破了西方音樂的和聲規則,賦予半音階所有12個音調同等地位。1938 年,奧地利併入納粹德國,這場戰爭摧毀了這種活力。藝術家和作家,其中許多是猶太人,不是移民,就是停止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三年後的 1948 年,英國作家 Graham Greene 訪問維也納,他形容維也納是一座「殘破、沉悶的城市」。

維也納恢復了它的光彩,但卻沒有恢復它的文化自信。奧地利人就像一個裝滿酒的甜甜圈 (Punschkrapfen),「外面是紅色的,裡面是棕色的,而且總是有點醉」,這句話經常被歸咎於 Thomas Bernhard,他是一位生於 1931 年的尖刻劇作家和小說家,也許是錯誤的。我們的德國特派員挑選了四本書和兩部戲劇,展現奧地利文化歷史中耀眼與黑暗的兩面,以及它為何如此具有影響力。

昨日世界》。作者:Stefan Zweig。Anthea Bell 譯。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出版社;472 頁,24.95 美元。Pushkin Press; £12.99

斯特凡-茨威格 (Stefan Zweig) 在 1942 年流亡途中去世前不久寫了《昨日世界》,為哈布斯堡帝國晚期自由、世界化的維也納寫下了一首安魂曲。這些「歐洲人的回憶」回顧了這座多瑙河畔千年古城的「黃金安全時代」。維也納人大快朵颐、製作音樂、經常出沒於劇院,這讓清教徒式的北方德國人感到厭煩,他們反過來又看不起維也納人。當希特勒接管奧地利時,茨威格被迫 「像黑夜裏的賊一樣 」逃走。他的書被數百萬人閱讀,卻在他出生的國家被燒毀。茨威格不能沒有他的維也納。在他最終逃到的巴西,他和妻子自殺身亡。.

拉德茨基進軍。約瑟夫-羅斯著。Michael Hofmann 翻譯。Granta Books;320 頁;9.99 英鎊

茨威格的朋友約瑟夫‧羅特 (Joseph Roth) 最為人熟悉的作品可能是《拉德茨基進軍曲》,這本小說於 1932 年首次出版,透過特羅塔家族三代人的迅速崛起和迅速衰落,敘述了哈布斯堡帝國的瓦解,而每一代人都悲慘地誤解了接下來的一代人。第一代 Trotta,Joseph,在 Solferino 戰役中救了皇帝 Franz Joseph 一命後,晉升為貴族。他對軍隊感到失望,並禁止兒子 Franz 加入軍隊。鍥而不捨的 Franz 一直不明白自己為何被禁止從軍,於是強迫兒子 Carl Joseph 報名參軍。Carl Joseph 是個敏感的男孩,後來酗酒、嗜賭,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在那場戰爭之前,「人們靠著記憶過活,」Roth 如此寫道,「就像現在人們靠著快速且完全遺忘的能力過活一樣。

Heldenplatz. 作者:Thomas Bernhard。由 Meredith Oakes 和 Andrea Tierney 翻譯。Bloomsbury Academic;132 頁;14.95 美元和 12.99 英鎊。

Thomas Bernhard 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奧地利,勝利的盟軍進一步削弱了奧地利的力量,迫使奧地利保持中立(1955 年的一項條約)。奧地利人對他毫不留情地對待他們的社會感到不滿,稱他為Netzbeschmutzer(玷污自己巢穴的人)。在 1988年大戰 50 周年首演的劇作《Heldenplatz》中,Bernard 批判了奧地利揮之不去的反猶太主義。該劇的公開選段甚至在首演之前就引起了轟動。該劇發生在猶太裔教授 Josef Schuster 的葬禮上,1988 年,Josef Schuster 從公寓的窗戶縱身跳下,俯瞰維也納的英雄廣場 (Heldenplatz),當時希特勒在廣場上一眾崇拜者面前宣佈德國與奧地利結盟。劇中提到,奧地利是「一個由 650 萬白癡組成的國家,生活在一個正在腐爛、分崩離析的國家,由與天主教會結成不倫不類的聯盟的政黨所管理」。

維也納. 作者:Eva Menasse。由 Anthea Bell 翻譯。Phoenix; 391 頁; £6.99

在 2005 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維也納》中,Eva Menasse 將事實與虛構結合,講述了擁有猶太血統、混亂多變的維也納家族 Menasses 三代人的故事。作者的父親 Hans Menasse 曾是奧地利國家足球隊的成員。作者懷孕的祖母,她沒有叫她的名字(也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她的名字是 Adolphine),因為不願意打斷她的橋牌遊戲,所以在家中的毛皮大衣上生下了 Hans。姑姑 Gustl 嫁給了一位基督徒,並將她常去的咖啡店換成了更符合她新身份的地方。她那 「完全不聽管教 」的兒子 Nandl 進出監獄。Menasse 女士的書中充滿了趣聞軼事,比許多對奧地利歷史的反思都要歡快,以至於有些評論家認為這本書對猶太人身份這個充滿爭議的問題處理得太輕鬆了。一位評論者將這本小說比作剛出爐的Apfestrudel,需要快速且津津有味地享用。

Leopoldstadt. Tom Stoppard 著。Grove Atlantic; 112 頁; $16. Faber & Faber; £14.99

「Leopoldstadt" 是 Tom Stoppard 最個人化的作品,他曾暗示這也許是他最後一部劇作。本劇使用許多關於奧地利的作家所使用的多世代框架,透過 Merz 家族經常發生的悲劇故事來探索猶太人的身份,Merz 家族是一個像 Menassses 家族一樣被同化的猶太人家族。故事開始於 1899 年的聖誕節,結束於 1955 年,當時已經成為英國著名作家的家族後裔 Leo 回到了 Merzes 家在維也納的空置公寓。萊奧 (就像斯托帕德先生一樣,他於 1937 年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托馬斯-斯特勞斯勒 (Tomas Straussler))安全渡過英吉利海峽,但默茲家族的其他成員卻沒有逃過納粹的魔爪。他們在達豪 (Dachau) 或奧斯維辛 (Auschwitz) 被謀殺或自殺身亡。

Vielgeprüftes Ӧsterreich. Paul Lendvai 著.ecoWing; 320 頁; €26

Paul Lendvai 是一位匈牙利出生的記者,1957 年以奧地利為家,在《Inside Austria》這本記載奧地利 50 年歷史的書籍出版 12 年之後,他又出版了一本續集。在尚未被翻譯成英文的 「Vielgeprüftes Ӧsterreich」 (Long-suffering Austria) 一書中,這位奧地利政治作家的殿堂級人物分析了奧地利從哈布斯堡王朝到烏克蘭戰爭的政治歷史。他詢問奧地利人為何會傾向於蛊惑人心的人,以及反猶太主義和仇外心理為何會繼續盛行。一如他的其他著作,Lendvai 先生的答案細緻而深思。
閱讀更多: 請參考 這篇文章 :維也納的世界性知識份子如何啟發了更廣泛的西方,或是一篇關於 哈布斯堡文化興趣復甦的文章。維也納被 EIU(我們的姊妹公司)評為 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5-4-13 10:36 , Processed in 0.0808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