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2024115 扼杀煤炭的代价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16 12:2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与译者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济学人》解读煤炭数字
扼杀煤炭的代价是什么?
关闭煤电的代价和收益

2024 年 11 月 15 日

1882 年,爱迪生电灯公司在伦敦霍尔本高架桥 57 号首次使用燃煤蒸汽机发电。它的 125 马力(93 千瓦)发电机被称为 Jumbo,可为大约 1000 盏路灯供电。不幸的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它并没有像天然气发电那样廉价,四年后就关闭了。但这已经开创了一个先例。

如今,全世界的燃煤发电能力是原来的 2700 万倍:2470 千兆瓦,分布在 7120 个发电厂。自 1882 年以来,煤炭的累计排放量达到 8000 亿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最大因素,使当今世界比 1882 年升温约 1.2°C。大部分煤炭被用来发电。如今,发电厂的年产量约为 120 亿吨。

这些发电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做到了霍尔本高架桥发电厂未能做到的事情:为投资者赚钱。因此,我们计算了直接给投资者回报,从而补偿他们的损失所需的成本。

为此,我们计算了每个发电厂的位置、假定其未来的寿命年限、发电能力、该国发电厂目前通常使用的发电能力的比例,以及以该发电能力运行时的预期排放量。据此,我们为发电厂赋值,并计算出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能产生的排放量。

现有煤电厂的产能(千兆瓦
中国
印度
亚洲其他地区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现有煤电厂的发电量为 2740 千兆瓦,占总发电量的 35%。
到 2040 年,新的发电能力将增加 244 千兆瓦。

要偿还投资者的相关资本将耗资 570 亿美元(相当于约三年的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额)。开始得越晚,支付的费用就越少。
但越早开始关闭发电厂,就能避免更多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

现在花的每一美元都比十年后花的一美元多 30% 的效率(避免变暖的潜力)。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全球能源监测》;Rystad Energy;美国 EIA;《经济学家》。

我们做了一些简化假设。我们使用 Rystad Energy(一家咨询公司)按地区估算的每千兆瓦发电能力所花费的美元来计算可能的资本支出。我们假定资本持有者将得到一对一的补偿:投入的任何一美元都将得到回报。我们将已建发电厂的年化剩余成本按其预期寿命计算在内。

对于煤炭燃烧量,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使用了 “产能系数”--即发电厂名义产能中实际使用的比例--以 2022-23 年相关国家报告的发电厂产能系数为基础。

对气候而言,重要的不是排放率,而是其累计总量。这意味着早期排放比后期排放更糟糕。为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使用伯尔尼碳循环模型,以 “变暖潜势”--到 2064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百万吨年数--来计算和显示排放量,该模型捕捉了气体离开大气的速度。

容量系数保持不变的假设肯定是错误的。尽管我们相信由全球能源监测提供的数据库是目前最好的,但它可能并不完整。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发电厂的投资者期望的不仅仅是收回投资。如果他们希望资金翻倍,那么煤炭的总成本也会翻倍。但即便如此,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也仅为 34 美元。相比之下,典型的碳抵消(如航空公司向乘客提供的碳抵消)每吨的价格为 85 美元。而一旦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将其排出大气的成本则更高,每吨超过 600 美元。

要在一夜之间关闭所有煤矿显然是不现实的。要筹集约 570 亿美元的资金来偿还投资者,这在经济上已经足够困难。在政治上,这将涉及将数十亿美元转移到所有权往往不明确的中国实体,有时甚至是转移到尚未建成的工厂,这可能会更糟。

然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既需要飞跃的想象力,也需要对解决方案的效率进行冷峻的思考。今天关闭煤炭所带来的好处将在下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不断增加,因为现在和未来排放的二氧化碳将不会进入大气层,也不会停留在大气层中,从而使地球变暖几个世纪。
插图:Lisa Sheeha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2-22 09:17 , Processed in 0.0782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