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的银行
利润之谜 犬儒主义与革新的交织使银行业从堕落中复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2010年10月14日文章 写于中国香港 西方国家对他们的银行都快绝望了,而印度尼西亚似乎也不大可能是希望之光。在1997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印尼几乎过半的银行都被毁掉了,并且银行系统也大多被拖累到破产清算的地步。但现在,印尼的银行开始大发其财了。 过去三年中,最大的一些银行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3%。股票回报率也高达20%。虽然贷款损失率仍在相对有些偏高的3.1%左右,但是较之于2006年相比也已经开始下降了。平均净利差,即在储蓄存款上所花成本与贷款价格之间的一块,也接近了6%,这大约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三倍。花旗集团的Salman Ali说,所有的这些趋势,应该还会延续下去。那么为什么在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或者在银行转向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这些利润并没有随着竞争而消失呢? 从理论上讲,竞争已经饱和了:印度尼西亚有多达120家银行。但是这个数字带有一定的迷惑性。印尼五大行占有了几乎过半的资产。由于印尼银行业在过去的不堪历史,小型银行想要通过集资的方式来扩张其分支机构网络,其要面对的挑战也是严峻的,更不要说去说服顾客让他们拿出钱来进行储蓄。就像高盛的Vincent Chang说的那样,(对银行而言)信誉是一件奢侈品。 严格的监管环境应该也会侵蚀利润空间。事实上对银行而言,要想得到进行并购活动的许可,他们的资本比率必须最少要达到12%。而对大型银行而言这一比率平均要达到15%到16%。而对银行,让其分红超过半数收入的事实也是不被允许的。从11月开始,他们还不得不留出更多的现金储备来应对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恐慌。 即使是这样,银行还是可以从借出款项的范围区域内得到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范围的底层是印尼正迅速成长起来的小额信贷市场。国民银行是第一个涉足这个市场的银行而且现在保持着在这个市场的老大地位,但是有其他一些银行也正在挤进这个市场。当然,这个市场的管理成本高----贷款规模小,并且交易由一些用步行或骑着小型摩托车去造访客户的一批银行经理们掌控着,而不是通过分支机构网络来管理。但是对那些需要银行信誉的小额信贷的顾客而言,他们也别无选择。这些贷款的利率通常也超过了25%。 有很多借款的银行规模都足够大以至于他们可能去其他地方借款,然而他们发现要说服那些满腹狐疑的投资者是非常艰难的。对大银行而言,对他们涉嫌逃税的怀疑也是广为流传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流传认为银行的利润被低估了。这使得股票的发放远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了,这不仅是对投资者而言,对那些可能会被迫以低价出手股份的家庭持股人也是一样。 至于债务市场,债权人仍在担心是否在危机期间他们能得到印尼法院的支持,而且是否中央银行已经制止了这个国家长久以来的疯狂通货膨胀。那些与政府有着紧密联系,并且要求拥有相应的并且更大的灵活性来改变他们的利率的国有银行,在处理这些风险的时候比债券市场所处的位置更有利。这也是有所帮助的,银行的董事会不再会挤满着一大群要求获得低价信贷的实业家了:最近几年,通过“合适与适当”测试(贷款相关),中央银行已不声不响地废除了大量这样的合约。 有迹象表明一个更为活跃的资本市场会出现。债券收益率下降了一点点,而且市场活跃度也逐渐了增强一点点。对印尼主权债务的欲望也存在,这可能也是对公共票据产生需求的先兆。但奇怪的是,印尼金融系统的真正强大的迹象却是更低的利润和银行更低的投资回报率。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2 03:24 , Processed in 0.07381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