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实力的考验 今日之货币干预将损害抑或有助全球经济?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2010年9月23日文章
二十五年前的本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西德财长齐聚纽约一家豪华酒店,同意推低美元。“广场协议”设计安排了一揽子协作政策。美元如期下跌,至1987年兑德国马克和日元跌幅超过50%。这一协议至今仍被看作国际货币合作的高水线。干预的呼声现在正再次高涨。不过这次,这一趋势是单边、缺乏配合并且单向的。 美联储在9月21日的会议上,对过低的通胀深表担忧,并表明准备做更多工作来帮助逐渐萎靡的复苏。更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将美元推向急剧下跌:以贸易加权计,美元已触及三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元更弱意味着其它货币更强——欧元兑美元于9月22日触及五个月低位。更多国家决定阻止其币值上升。9月15日,日本六年来首次出击货币市场,抛售了约2万亿日元(236亿美元)以遏制日元上涨,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已推高至1995年以来的最高位。日本不是唯一设定汇率目标的富裕国家:截至六月份的15个月内,瑞士为了阻止瑞郎上涨过快,将其外汇储备翻了两番至2190亿美元。 不过,最积极的干预者还是在新兴世界。中国是个极端的例子。由于决定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中国建立了2.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它国家汇率没这么僵硬,但仍进行干预以抑制他们认为过度的升值压力。在9月13日至16日期间,巴西央行以每天10亿美元的速度买入美元。 随着复苏放缓,越来越多的人担心陷入竞争性贬值,因为各国设法以他国为代价攫取全球需求的更大份额。不过,乐观主义者认为如今货币操纵的趋势或许也有益处。一种观点是这种干预也许是通向再通胀的秘道。如果中央银行都印发钞票以防止其货币升值,并且不靠发行债券清除或"隔离"流动性,那么汇率最终会保持不变,与此同时全球将获得货币刺激。 事实介于两者之间。尽管大部分实施干预的政府有同样的目标,即阻止本国货币升值,但他们的环境和动机却各不相同。中国一直以来锁定人民币汇率的决心是最缺乏理据,也是最为扭曲的。不幸的是,中国也是全球最有效的干预者。由于资本账户封闭(尽管裂缝正在显露),以及政府对国内银行的控制,中国已经能买入大量的美元而不致加剧通胀。中央银行发行票据来清除由买入外汇储备所产生的流动性,顺从的银行则以低利率持有这些票据。 然而,对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而言,干预更多的是用来对付游资流动。部分是由于富裕国家跌至谷底的利率,外资蜂拥回流至新兴经济体。通过干预,新兴市场央行遏制其货币升值的步伐。但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在那些银行体系比中国更自由的国家,购买外汇储备越多,隔离成本也就变得越高。但如果干预后不做隔离,增加的流动性将加剧通胀。 富裕国家需求疲软,同时存在通缩风险,因而有不同的分析逻辑。无隔离的干预被看作是一条既对抗货币过度强势也与通缩斗争的路径(瑞士干预的主要动机)。在日本的案例里,第一条理由没有太大影响。由于日本通缩,日元实际汇率低于自1990年以来的平均价值。考虑到日本银行的确抵制有关清除任何流动性的敦促,第二条理由有些价值。但用其它方式,日本也能取得同样的再通胀,同时没有单边干预的政治风险。 那些政治风险是抵制单干的最好原因。不仅有保护主义反扑的危险,而且单边主义也将令引导中国进一步行动困难得多——在各国中,以中国的货币制度扭曲全球经济为最甚。富裕国家需要再通胀,但全球经济也需要再平衡。而这需要更弱势的美元。广场协议中的财长们曾认识到这个现实。他们在20国集团的继任者们是时候也这么做了。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0-10 05:50 , Processed in 0.06835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