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聚焦
长堤当关,浊浪莫开 尽管中国频频出现于头条上,它其实还不是货币市场最能指手画脚的干预者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2010年10月7日文章 季风暴雨虽然能驱散炎炎夏日但也会带来大洪水。干旱后的洪流最能形容现今私人资本涌入新兴市场的架势。现金流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分崩离析,这起码让很多新兴市场不得不求助于货币基金组织。如今发展中国家良好的增长前景,发达国家过低的利率,都吸引着货币回流。 想获知现金如何流入非常困难——通过一个国家收支平衡得出数据是非常滞后的。高盛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找到一种方法,通过对一个国家外汇储备和存款数额来计算净资本流入,并得出结论:如今前二十位新兴国家的资金流入速度要快于危机前。据他估计,从09年4月到10年6月的净现金流入速度是每年5750亿美元,远远超出08年9月以前4810亿美元年现金流。 季风雨一直下,外汇流滚滚来。新兴经济体决策者虽持欢迎态度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他们害怕外国资金大量涌入给汇率带来压力,导致货币升值过高。批评家认为货币适度增值属正常现象:对富裕国家货币的汇率升值是新兴经济增速加快和平衡国际收支带来的正常现象。而新兴国家的决策者会争辩道他们只担心汇率过高。他们本来可以降低利率减弱对外资的吸引力,但如今他们大多为了抵御通胀提高利率。 如果面临这个问题政府不想汇率提高,则往往就会采取政府干涉手段以减缓货币升值(甚至避免升值)。有些国家试图利用货币手段限制外国资金,尤其是汇率不稳货币的流入。中国就历来实行严厉的控制,而巴西则在10月4号将固定收益债券对外国投资人的税率提高到4%,比以前翻了一翻。一天之后,韩国宣布将对派发外汇衍生品的贷方实行审查,避免外汇流入带来经济动荡。国家出售本国货币增加外汇储备更是典型的国家干预。GDP增长、资金流入会最终导致通胀,降低政府控制实际货币升值能力。布鲁克先生和他的同事分析道,很多国家为竭力避免货币的名义增长而在危机后加大干涉力度。虽然媒体在不厌其烦的提到中国,但中国政府并不是唯一大举干预经济的政府,其他国家抑制货币升值的力度更为强劲。 经济学家指出,私人资金的转向给亚洲的新兴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向东流入欧洲和非洲的资金减少,使得流入亚洲的资金份额由2007年占新兴国家总体61.3%的增至2010年上半年的78.6%,而同时期拉美国家份额也由15.2%增至20.9%。资金总量在增长,所占份额也在增长,这说明两大地区危机后流入了更多私人资金,这对亚洲影响更大(见图右侧) 各国的储备感 布鲁克斯先生及其同事费欧娜雷克通过观察新兴亚洲经济体央行每年对外汇的干预,来了解这些国家怎样买入外币来保护自己。他们认为干预的绝对金额和国家基本货币供应比值是很重要的,10亿美元的干预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要比对中国大得多。他们发现,2010年,相较于2006年危机发生前,韩国和台湾大幅增加了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见图左侧)。而与其经济规模相比,中国的干预程度2006年就不大,2010年更小。 不是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面临着同一种压力。比如印度就没怎么干预外汇市场,它的货币去年也挺平稳,部分原因持续的活期账户赤字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他们还发现,在处理此类问题上,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体制在全亚洲对货币升值最为放任。马来西亚非常乐于见到货币升值,自今年年初起,马来圆对美元的汇率增长了10%以上。和2006年相比,马来西亚2010年的货币储备明显减少。韩国则恰恰相反,它不断增加货币储备,几乎抵消了所有韩元的增值压力。拉美方面,布鲁克斯先生和同事阿尔波多拉莫斯得出的结论是,秘鲁是对货币升值控制最为严格的国家。考虑到巴西的经济规模,它对货币的干涉力度并不太大。 本周举行的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以及11月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货币压力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中国和美国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将会是引起关注的焦点。但它只是整个国际货币系统的问题之一。
|
黑蔷薇 发表于 2010-10-11 21:55
governments in this position can intervene to try and dampen (or even prevent) the appreciation.
有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5-1-3 05:14 , Processed in 0.08025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