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零售业
家乐福败走麦城 家乐福正从东南亚撤军,对手们虎视眈眈要取而代之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2010年9月23日文章 写于泰国曼谷 起源于法国的家乐福曼谷旗舰店有着原汁原味的法式风格,在这个大卖场里,能尽情选购各种代表法国美食的奶酪。但像卡蒙伯尔原料奶等其他味觉的食品,却被摆放在一整排的大米、鱼露及其他泰式商品的后面。家乐福在泰国的表现称得上谦逊——它被抛到了第四名的位置,而反观英国的特易购,已经成了泰国最大的连锁食品杂货店。在马来西亚的边境,家乐福远远落后于特易购和其他两家外国零售商。
基于如此现状,家乐福摆出“责不在我,我也没辙”的态度,并开始陆续关闭东南亚大部分的门店。它要出售的门店已进入第二轮投标,包括泰国的四十四家、马来西亚的23家,以及新加坡的两家。据说潜在买家有特易购和卡西诺,后者是一家拥有泰国合资企业Big C的法国公司。分析师估算,家乐福的竞购价可以达到10亿美元。
家乐福是上世纪90年代最早开设东南亚门店的外国零售商之一,但是后来者特易购谨慎地做到了 “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公司发现泰国消费者需要乘坐公交车,途径数英里,才能到它那“大又全”的门店采购。于是,特易购开始在乡间小镇里开设小型门店。而家乐福则定位于曼谷的高端消费群体,固守着它那大规模超级市场的风范。市场分析机构Engage的创始人之一托比·德斯弗吉斯,将家乐福的这种做法释为“要么接受,要么摒弃”。最终,泰国消费者选择了将它摒弃。 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公司的陈凯文认为,特易购在东南亚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它对当地合作伙伴的选择。在泰国,特易购在单干之前先与泰国正大集团(卜蜂集团)联手——经营农牧业的一家企业集团。在马来西亚,特易购的合伙人是森那美-德比公司,它可以为大型超级市场选到最合适的硬件设施。在2007年,特易购把马来西亚万客隆的8家商店收括囊中。相反,家乐福选择了孤军奋战,其结果就是四面楚歌。 家乐福的首席执行官罗盛中在激进股东们的压力之下停止了公司的全球扩张策略,改为专注欧洲市场。罗盛中说,如果家乐福不是市场的领头羊,或是没希望成为领头羊,他就倾向于放弃这个市场。微利行业中,规模决定生死。家乐福的亚洲区战略如下: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坚守到底;在印尼当地找合伙人;在过度管制的印度伺机立足。 家乐福在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几乎是特易购的两倍,可能是有点过火了。去年它突然终止在俄国的业务,这距开始进驻才几个月。家乐福急迫于抢进新兴市场而又毫无路线图,即将离任的特易购总执行官——特里﹒莱希对此嗤之以鼻,“大量零售商进行国际扩张业务时,一碰到问题就退缩,然后就丧失市场份额”。特易购的总营业额排名第三,紧随家乐福之后(沃尔玛排在首位),但它的盈利能力更强。 不管怎么样,家乐福撤出东南亚是不当其时。和欧洲比,这里的经济生机蓬勃。虽然历经政治动荡,泰国的现代零售业仍在快速发展。马来西亚也是如此。当收入增加时,更多购物者愿意驱车前往宽敞大气、空调开放的超市,然后满载而归。有些人甚至还会迷上法国奶酪呢。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2 06:17 , Processed in 0.06269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